
疫情下兩成學童壓力超標,一成半出現抑鬱傾向
(2022 年 7月 13日 — 香港) 新冠疫情持續數年後,本港的學習環境及教學模式也出現重大轉變。特別是間斷式實體及線上學習,明顯對學童的學習及情緒發展帶來影響。為提升大眾對抑鬱症問題的關注度及認識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宏恩基督教學院及晉峰青年商會發布了「香港學童情緒健康問卷調查」報告,研究透過56條問題作出情緒健康評估及對尋獲人生意義與親子關係作出全面調查及檢討。
於疫情期間以問卷形式訪問,1501名學童完成全份問卷,年齡介乎9至18 。約兩成學童(19.7%)壓力指數屬高於正常水平,逾一成多學童感到抑鬱(13.4%)及焦慮 (12.5%)。與歐美國家3-17歲學童診斷抑鬱(4.4%)及焦慮(9.4%)相比,情況實在急需正視。其中學童的一些明顯情緒症狀包括:
- 超過兩成學童「發覺自己很容易被觸怒」(21.9%)
- 約兩成半學童「感到很難自動去開始學習/工作」(23.9%)
- 約三成半學童「憂慮自己恐慌或出醜」(34.7%)
宏恩基督教學院教育及心理學院助理教授兼副系主任錢鋒博士表示本調查通過結構方程模型(SEM)對多項變數(壓力、抑鬱、焦慮、人生意義及親子關係)的交互關係作定量研究。結果發現擁有人生意義及價值明顯能夠預測學童的情緒健康情況。而家長有主動協助子女建立正向價值觀及人生意義能進一步預防學童出現情緒問題。今年開學數個月先後出現多宗學童輕生事件,可能與當事人本身潛在情緒隱患有關。因此有以下建議:
- 運用已實證的量度工具,識別受情緒困擾較嚴重的學童,作為自殺預防措施。
- 家庭要建立「關懷」、「接納」的關係可令學童感到安全與放鬆。
- 從小建立正向信念及有意義的人生價值觀可以有效減少學童情緒波動,而引發輕生念頭的機會
- 家長主動協助建立正向人生意義可有效改善情緒健康狀況
立法會議員(教育界)朱國強校長分享疫情前,香港小學與中學生已有好大壓力,小學因幼小銜接差異大,單一的評估方式令學生只著重課本和學業,忽略其他發展;中學生成績判斷了個人價值,成績稍遜的學生沒有成功感,自我形象低落,欠缺學習動機,而DSE學生只有入大學及不入大學的兩種結果,成績稍遜的學生很多都處於放棄狀態。 令學生學習壓力超標,衍生情緒問題。而在疫情下,因學生上課時間減少,學校須追趕進度,令學生壓力大增,出現情緒問題嚴重,包括產生厭食症、抑鬱等,而且不少學生沉迷上網與玩電子遊戲,令與家長衝突增加。
朱校長表示因現時本港教育政策僵化及高度競爭性,加劇學生挫敗感以及情緒問題,而且教育局以行政主導,管理方式好多時以數字為主,缺乏關心人的需要,只著重關心成績與效能,但學生的快樂與幸福感是十分重要。
因此給教育局建議,應檢討現時政策及進行改革,重視正向教育/生命教育,增撥人手和資源發展有關的重點項目,內容包括:腦神經的運作、情緒管理、同理心、正向思維、設定目標等; 在中學、小學和幼稚園全面推行正向教育,增設一校一教育心理學家/受培訓的正向教育主任; 於教師、主任、校長及校董職前的培訓中加入正向教育元素;設立正向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核心課程,在全港學校巡迴培訓。教育局應設立研究部門,檢討現行的教育政策,改革教育制度,減低競爭和比較;加強個人潛能的發揮,尊重差異,把正向教育元素滲透入教育局的政策中,使教育的重心回歸愛和育人。
宏恩基督教學院教育及心理學院副教授兼署理系主任黃葉仲萍博士分享疫情下低收入家庭,因居住環境狹窄,而且當確診數字持續上升,令學生壓力爆煲。而且在家學習令家長與子女衝突上升,如「貓捉老鼠」,而當子女壓力爆煲時亦不懂自己處理,使問題循環。抑鬱症復康者桐桐分享曾經歷抑鬱症,當時自己有專注力困難,令學習產生壓力,而因單親家庭背景,令家人沒有足夠時間關心自己,而自己從小習慣報喜不報憂,令家人不知道自己有抑鬱問題,因此曾產生輕生念頭,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鼓勵社會大眾正確了解正視情緒問題,因現時社會已很普遍,但很多人還是對情緒問題或抑鬱症很有忌諱。
正向家長學院總監梁辰民先生分享需要令小朋友有自信,提供空間給小朋友自主,令小朋友很多時沒有人生意義原因是沒有話事權,忽略教導小朋友何謂「愛」,而且家長很多時做了老師角色,令小朋友不感到被愛,而且科技發達,令小朋友錯誤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梁生分享家長可以利用「HOME」元素去思考如何與兒女相處,「H」Happiness 令家庭產生快樂感; 「O」Option 可以於範圍下令小朋友擁有選擇權,令小朋友有自主感覺; 「M」Motivation 多鼓勵小朋友,令小朋友感受被認同;「E」Empathy 以同理心理解小朋友感受。如家長與小朋友都能做到,會使家庭更幸福。
晉峰青年商會王婉雯會長表示很榮幸可以與宏恩基督教學院合辦「香港學童情緒健康狀況問卷調查發佈會」,發現擁有人生意義及價值能夠預測學童的情緒健康情況。而家長主動協助學童建立正向價值觀及人生意義,能進一步預防學童出現情緒問題。未來將繼續舉辦不同活動,並於8月7日在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行【讓愛全接觸–與您同行閉幕禮】,進一步協助抑鬱症患者得到心理與生理支援服務,及提升大眾關注度。
故此為更進一步支援學童情緒健康,宏恩基督教學院將舉辦一系列實體及線上工作坊,對象包括中小學生、其家長及教師,以支援學生及家長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